脉诊乃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四诊之一
它在疾病的诊治中有着区别于望、闻、问诊的独特作用,我们既要反对过分夸大脉诊作用来“神话脉诊”,又要充分认识到脉诊重要的临床价值。如果就具体的指导疾病诊治而言,我认为脉诊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。临床四诊务必全面,而诊治效验又必须重点着眼于脉诊,从这个意义上讲,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检验一个中医真正的功力深浅,四诊当以脉诊为先。
中医传统对于四诊的排列顺序依次为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,这只是它们在疾病诊断过程中的顺序,并不能代表其在诊治疾病过程中重要性的先后顺序。中医看病总是先望病人之神色形态,次闻其气息音声,再问其所苦,最终结合脉诊以明确诊断。《内经》有“望而知之谓之神”,所谓神圣工巧的说法,如果连脉诊都不能精熟,安问其余?
“熟读王叔和,不如临证多”!好些中医初学者把一本《濒湖脉学》倒背如流,“在心易了,指能体现其临床价值。
医圣张仲景著《伤寒杂病论》,将脉诊与辨证论治相结合,将中医临床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张仲景的平脉辩证,在临床上脉与证是分不开的,而且相依为用,甚至有时候辨症重于平脉。《伤寒论》“×××病脉证并治”,以脉、病、证、治并举,将脉象与病因、症状、病机、辩证及其治疗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,辩脉与辩证相结合,论脉寓于辩证之中,并根据脉象变化判断病因、分析病理机制,指导辩证治疗。
如《伤寒论》第1条 “太阳之为病,脉浮,头项强痛而恶寒。”将脉象的浮和头项强痛的症状作为太阳病辩证的总纲。第2条 “太阳病,发热汗出,恶风,脉缓者,名曰中风。”将脉缓作为太阳病表虚的主脉。第4条 “伤寒一日,太阳受之,脉若静者,为不传;颇欲吐,若躁烦脉数急者,为传也。”根据脉象的变化判断太阳病的传变。第394条 “伤寒差以后,更发热,小柴胡汤主之,脉浮者,以汗解之,脉沉实者,以下解之。”根据脉象分析病机确定治疗原则。
脉诊的临床价值体现于疾病诊治的全部过程 辨识病因与病位,洞察疾病本质;确定治疗方案,指导临床用药;反馈病情进退,检验用药正误;预测病情预后,做到胸有成竹。
(责任编辑:王翊榆 实习编辑:朱燕梅)
更多中医最新资讯,请关注39
中医频道——中国第一中医门户
常见症状:意识丧失
并发症状:发作性睡病 老年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
相关检查:查看更多>>
推荐用药:安宫牛黄丸
该药品具有清热解毒、镇惊开窍等...[详细]
¥118购药
症状体征 用药治疗 饮食保健 病理病因 检查鉴别 并发病症 预防护理
推荐医院:
推荐医生:
刘志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