操作方法
一、器械准备
毫针、电针仪、尿动力学检测仪、B超仪。
二、操作步骤
(1)穴位选择 第一组为关元、大赫、水道、三阴交;第二组为肾俞、会阳、中膂俞、委中。两组交替使用。
穴位加减:伴有肝气郁结表现者如胁肋胀满、口苦、烦躁等症状者,加阳陵泉。
(2)穴位定位 ①关元: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下3寸。②大赫:在下腹部,脐中下4寸,前正中线旁开0.5寸。⑧水道:在下腹部,脐下3寸,前正中线旁开2寸。④三阴交:在小腿内侧,足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。⑤肾俞:在腰部,第二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⑥会阳:在骶部,尾骨端旁开0.5寸。⑦中膂俞:在骶部,骶正中脊旁开1.5寸,平第三骶后孔。⑧委中;在?N横纹中点,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。⑨阳陵泉:在小腿外侧,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。
(3)针刺深度 ①腹部、骶部穴位在膀胱排空后进针,肾俞直刺25毫米以局部产生针感为度,中膂俞直刺40毫米~50毫米,使针感持续传至膀胱及会阴、尿道部位,会阳向外上 45°斜刺进针40毫米~50毫米,并使针感持续传至会阴及尿道部位;腹部穴位采用向下45°斜刺25毫米~40毫米,并使针感持续传至膀胱、会阴及尿道部位。②下肢穴位进针25毫米~40毫米,以局部酸胀为度。
(4)针刺技术 ①电针方法:在按相应深度进针后,腹部或骶部穴位针感传导至膀胱、会阴及尿道部,以上穴位在针刺得气后,顺时针方向捻转45°,频率10次/分,捻针1分钟,然后分别接通电针疏密波治疗,频率恒定为疏波4Hz、密波20Hz,电针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,下肢穴位进针后以局部酸胀为度,留针20分钟。②手法操作:在针刺相应深度后并有针感产生,腹部及骶部穴位针感传导至膀胱、会阴及尿道部,下肢穴位进针后以局部酸胀为度,以上穴位在针刺得气后,顺时针方向捻转45°,频率10次/分,捻针1分钟后留针20分钟。
三、治疗时间及疗程
每次治疗留针20分钟,治疗隔日1次,10次为1疗程。
四、关键技术环节
(1)“骶穴长针深刺”技术 在临床治疗上,我们根据《灵枢》“内闭不得溲,刺足少阴、太阳于骶上以长针”,主要穴位针刺时针刺深度要达到要求,这样才能使针感持续传至膀胱及会阴、尿道部位。
(2)要求“气至病所”针刺时要求针感传导,尤其是骶部及腹部的穴位,要求针感持续传至膀胱、会阴及尿道部位,产生“气至病所”,发挥“气至而有效”的效应。
(3)电针参数 以电针疏密波为佳,频率恒定为疏波4Hz、密波20Hz,电针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。
(4)针刺手法(捻转补法) 参照孙国杰主编的《针灸学》。得气后,顺时针方向捻转 45°,频率10次/分钟,捻针1分钟,然后留针。
五、注意事项
(1)预防针刺意外 腹部、骶部穴位应在膀胱排空后针刺;过饥患者应稍进食后针刺;刚进餐的患者应在餐后1小时接受针刺;因奔跑来诊致大汗出的患者应稍事休息后治疗;对其他不宜立即针刺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。
(2)选择合适针具 针具要及时消毒备用,建议患者使用一次性针具;针具使用前后均要严格检查,如发现有针尖毛刺、针身粗糙、弯曲、有折痕、斑剥、锈迹者,应予剔除。
(3)安全使用电针仪 做好电针仪的日常检查、检测工作,接通前选择合适波形、频率,电流强度调节刻度归零;调节时注意强度由小到大调节,以病人舒适为度。
(4)医者要守神 操作者要集中注意力,不被外界事物干扰,注意补泻手法的操作和获得针感。
(5)注意观察患者 针刺时和针刺后均要注意观察病人情况,及时调整针刺方向和刺激强度。
(6)保护患者隐私 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,暴露身体部位较多,因此要做好保护隐私工作,在没有条件做到男女分区治疗的情况下,要求诊室内床位间有不透明分隔。
小编推荐:更多精彩内容,请关注>>>>中医频道
(实习编辑:吴立夏)
扫码或关注微信公号jjkkxx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