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常健康的心肌必须有富含氧气的血液供给,但近日一项刊登于Nature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中,来自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,将小鼠置于极端缺氧的环境中时小鼠也能够进行心肌再生。
文章中,研究者将小鼠生存环境中所呼吸的氧气的比例逐渐降低到7%(相当于珠穆朗玛峰山顶的氧气浓度),当小鼠在低氧环境中生存两周后,其机体的心肌细胞开始发生分裂和生长了,正常情况下在成体哺乳动物中心肌细胞并不能够进行分裂。此前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,新生哺乳动物的心脏有能力再生,这就类似于皮肤在损伤后能够自我修复一样,但随着动物年龄增长,在接下来的数周内,动物机体的心肌再生能力就会失去,也就是说心肌细胞必须“沐浴”在心脏种的富氧环境中。
研究者Hesham Sadek教授说道,成年人的心脏在心脏病发作后并没有能力进行任何深度修复,这也就是为何心脏病发作对机体会产生永久性的影响,虽然有悖常理,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发现,明显降低氧气的暴露或许会避开因氧气而引发的细胞损伤,从而就会开启细胞的分裂模式,导致心脏再度生长。
当前研究中,研究人员在数周内将氧气浓度从正常的21%降到7%,随后开始监测小鼠机体心脏量和功能,他们发现,氧气浓度的降低会引发心肌细胞的增加并且改善心脏的功能;随后研究者尝试了10%的氧气浓度,结果发现,在该浓度下小鼠机体的心脏并未发生再度生长,为了避免氧气对心肌细胞的损伤,研究者需要将氧气浓度调到非常低的水平,接近于缺氧的水平。
研究者Benjamin Levine认为,缺氧状态就类似于珠穆朗玛峰峰顶,这种情况实际上能够逆转心脏疾病,而且这种效应令人非常意外;从理论上来讲,创造出一种低氧的环境或许不仅会帮助修复心肌细胞,还能够有助于其它器官功能的发挥;尽管低氧会带来一些别的副作用,但对于人类而言,如果进行合理控制的话,或许会利大于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