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15日曾是“世界强化免疫日”(World Strengthened immunity Day),是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为了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(又称小儿麻痹症)而设立的。经过全球持续不懈的努力,小儿麻痹症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,目前仅在极个别的国家有流行,其后世卫组织又设立了的“世界免疫周”。
而我国每年4·25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至今已设立29年。时至今日,全球以及我国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。但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发展,以及社会环境变化和人们在世界范围的流动增加,成人中一些疫苗针对的传染病日渐增多,成人是否应该接种疫苗这一问题不断被提出,为此,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,为您做出解答。
疫苗免疫具有时效性
不能一劳永逸
由于我国预防接种工作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,且深入人心,人们对儿童接种疫苗已习以为常,很多人认为在儿童时期已接种过了很多种疫苗,体内对相应的疾病有免疫抗体,不必再接种疫苗了。对此,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免疫预防专家孙美平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,这实际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,也反映了人们对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关系缺乏认识。婴儿期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,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差,容易感染传染病,使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。
所以大多数疫苗的基础免疫都在一岁以内完成,并在学龄前陆续完成加强免疫接种。但在儿童时期接种的疫苗,并不是一劳永逸,有的疫苗接种后其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而逐渐衰减,甚至消失,对相应疾病的预防作用也会降低,这时在生命中的不同年龄阶段,根据身体健康需求,也需要接种一些疫苗。
成年人接种疫苗应遵循一定的原则,老年人是疫苗接种重点人群
相对于儿童,成年人需要接种疫苗吗?孙美平主任表示,成年人中的老年人是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。因为,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,机体免疫功能逐渐减弱,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,且很多老年人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,更容易患传染病,一旦得病,其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远高于其他人群,所以国际上发达国家普遍推荐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。
对于中青年人来说,免疫功能相对健全,可以根据自身健康情况需求选择性接种疫苗。通常有几种情况可以接种疫苗,一是应急接种,即当发生传染病疫情时,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会组织应急接种,并规定一定年龄范围内没得过相应传染病的人接种疫苗。二是特殊群体接种,如北京市为保护来京务工人员健康,免费为该群体接种麻疹疫苗和A+C群流脑疫苗。
三是,国际旅行者,需要在出国之前了解拟前往地区的传染病流行情况,以及是否有疫苗可以预防,如有相应的疫苗,建议出国前尽早到指定机构接种疫苗。四是,在疫苗说明书中,明确了接种对象覆盖成年人的疫苗,可以根据身体健康需求,按自愿自费的原则选择接种。由于疫苗免疫的特殊性,成人接种疫苗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,并不是多多益善的。